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的澳门竟隐藏了25处世界遗产!

2018-01-25 澳门驻京办


2005715日,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澳门历史城区”获得21个成员国的一致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些沉淀着中西文明的历史遗迹,有多少你没有去过?如果还有,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近澳门,领略历史留给我们的建筑之美、人文之美。


澳门历史城区简介


澳门历史城区”包括: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敎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敎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敎坟场、东望洋炮台,以及同建筑紧密相连的7个广场空间。


这里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1  

妈阁庙、妈阁庙前地


位于澳门半岛最南端,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1488年,临山靠海,古色古香,十分醒目。



  2  

港务局大楼


建于1874年,初作为在澳门印度警察之营地,1905年,改为澳门港务局和水警稽查队办公地点,故被俗称为水师厂。大楼高两层,其外墙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顶,配合通花围栅,具阿拉伯建筑风格。



  3  

郑家大屋


建于1881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郑家大屋位于妈阁街侧,是一院落式大宅,主房区主要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的特色。



  4  

阿婆井前地


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饮用,故称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是早期葡萄牙人聚居地,周边建筑依然保持着昔日葡萄牙式风格。



  5  

圣老楞佐教堂(风顺堂)


圣老楞佐堂又称风信堂(风顺堂),位于风顺堂街,建于1599年,气势博大,供奉圣老楞佐神像,是庇护平安,赐予风信之神;圣堂左右钟楼并峙,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弥撒时摇动轰鸣用。



  6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位于三巴仔街,由耶稣会会士兴建,1758年落成。圣堂内设有古旧且具相当艺术性的告解亭,右边高塔上有大小铜钟各一,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教堂正中建有半球型拱顶,气势宏伟,其内部结构仿造罗马圣伯多禄大殿的风格。



  7  

岗顶剧院与岗顶前地


又称伯多禄五世剧院,是位于澳门岗顶前地的古老剧院,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岗顶剧院的欧式剧院建筑是澳门唯一的,也是南中国海地区最古老的欧式剧院,是中国首处放映电影的地点。



  8  

何东图书馆


位于岗顶前地,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楼宇。被香港富绅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后来,其后人按爵士遗嘱将故居赠予澳门政府建立公共图书馆;该馆以收藏中文古籍为馆藏特色。



  9  

圣奥斯定堂


位于岗顶前地,由意大利天主教奥斯定教会于1586年兴建的,是澳门最古老教堂之一,也是澳门首间以英语传道的教堂。教堂大理石祭坛上有一座耶稣背十字架的雕像,传说雕像曾被教堂负责人搬到主教座堂,后来又神奇地回到圣奥斯定堂的祭坛上。



  10  

民政总署大楼


原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官员会面的场所。1784年葡萄牙人购买该地皮,兴建了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政治心脏,2002年大楼名称改为“民政总署大楼”。



  11  

三街会馆(关帝庙)


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内供奉关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12  

仁慈堂大楼


位于议事厅前地旁边的砖石建筑物,为澳门慈善机构仁慈堂的物业。仁慈堂大楼建于18世纪中叶,1905年以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加建拱廊部分,修成甚具古典文化特色的建筑模样。



  13  

大堂


始建于1576年,奉祀圣彼得,最大特色是装嵌有富艺术性的颜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极富西班牙宗教色彩。大堂内保存有《圣约翰受洗图》、《日本天主教徒在长崎被钉十字架图》等名画。



  14  

议事亭前地


议事亭前地俗称“喷水池”,左侧因位处明朝起中国官员以至葡萄牙人议事机构──澳门议事会(即今民政总署大楼)前,故而得名。议事亭前地为处澳门中心区域,建筑物极富欧洲特色。



  15  

卢家大屋


位于大堂巷,是澳门二十世纪初商人卢九的住宅,落成于1889年,大屋以青砖建造,仿广州西关大屋布局,为目前澳门所余不多的较完整的中式大宅建筑,反映了澳门中西建筑风格合璧的民居特点。



  16  

玫瑰圣母堂


又称皮梓堂、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587年,是澳门最典雅最美观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教堂。堂内存有许多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中心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17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著名的景点,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牌坊原是圣保禄教堂前壁;“三巴”是“圣保禄”的音译,因规模大称其为“大三巴”。后因大教堂失火,只残存教堂前壁,仿佛是一座牌坊,称为“大三巴牌坊”。牌坊仿巴洛克建筑风格,其上满布浮雕,艺术构思精密。



  18  

耶稣会纪念广场


位于大三巴牌坊前,由一组宽大的梯级,及邻近四通八达的斜坡街道构成,连接大三巴街、大三巴巷、大三巴斜巷、大三巴右街。此广场是为纪念到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而修建。



  19  

哪吒庙与旧城墙


哪咤庙住于大三巴牌坊右侧,其门前是旧城墙遗址。哪咤庙创建于1888年,两进式建筑,中间无天井的设计,罕见于传统中式庙宇。建庙前,澳门瘟疫流行,死人无数,该区坊众请柿山之哪吒神来大三巴,建庙奉祀。与哪吒庙紧邻的旧城墙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由于明政府不允许葡萄牙人私筑城墙,故城墙历来曾数次被拆毁;但因要抵御荷兰的入侵,故澳葡政府在1632年,复建了澳门北部城墙及炮台。



  20  

大炮台


大炮台建于1616年,最初用以防御海盗,与松山炮台、妈阁炮台形成一个军事防护墙;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成为澳门历史见证;炮台入口处门顶石雕,纪录了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21  

圣安多尼堂(花王堂)


圣安多尼圣人是天主教徒信奉的“婚姻主保”之神,故俗称此教堂为“花王堂”,时有信奉天主教的新人在此举行婚礼;该堂建造元1565年,是全澳门最早的教堂,其他后建的教堂均以其鸣钟的表率为准。



  22  

东方基金会会址


白鸽巢公园旁,是一座两层高南欧风格建筑,原为贾梅士博物院,建於十八世纪中叶,后改为东方基金会会址。



  23  

白鸽巢前地


白鸽巢前地名字源自十八世纪曾在此居住的葡萄牙富商马葵士,因马葵士所养白鸽栖于檐宇,远观像白鸽巢一样,故而得名,白鸽巢前地周边为葡萄牙人在澳门最早的居住区。



  24  

马礼逊教堂与基督教坟场


位于东方基金会相连之永久墓园内,属于基督教礼拜堂,建于1821年,周遭环境清幽脱俗,顶部保持着年代久远的屋梁、屋椽与两把长吊扇。教堂的兴建是为了纪念曾将圣经翻译成中文的传教士罗拔;附近墓园中安放了年代久远的50个英国、美国人墓碑。



  25  

东望洋灯塔、东望洋炮台


东望洋山位于澳门正中心,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90多米,因松树茂密所以又名松山。山顶有灯塔,名为东望洋灯塔,建于1865年,塔高13米,是远东历史最悠久的一座灯塔;炮台上的圣母雪地殿教堂,建于1626年,内部建筑保留十七世纪葡国修院的特色,所祭祀的是葡国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




小常识: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文化景观4类。


小城静静地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它的故事,你想听吗?


(图片整理自网络,文字整理自澳门劳务网)


小澳推荐


戏里戏外澳门街,现实比电影迷人


澳门最强娱乐大集合,从早到晚不停歇!


澳门:一座让内心安宁的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